近日,江苏人民出版社和常州千果书享图书文化公司出版了农民企业家路岳银的长篇回忆录《路》。该书生动描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风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变迁,读之宛如打开一幅苏南农村民俗生活风情长卷。从作者的成长奋斗历程中,读者也能了解到沿袭数千年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农民“洗脚进城”成长为现代企业家的艰辛,解读出改革开放如何深刻地改变农村,还原出苏南大地史诗性变革的一处处历史细节。
路岳银的人生历程,是一部充满泥土气息的奋斗史诗。他自述幼时“见人就怕”“性格倔强”,却在开蒙后展现出惊人的勤奋与坚韧。
1963年,路岳银考上初中,是全村同代人中唯一。1966年,中、高考取消,路岳银成了回村务农的“老三届”初中生。虽然高中、大学梦碎,但路岳银没有消沉,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劳动之余,晚上坚持读书,凌晨三四时起来打拳练武,还对照地图学习历史,从中汲取智慧他的处境是地道的农民,但精神和行动上却另有追求。1989年,自己办厂后,他在书桌边的梁上挂了一块猪苦胆,每天早晚舔1~2次以古人卧薪尝胆的精神,激励自己创业。
从生产队劳动到社队工业,从乡村办厂到私营企业,他始终以“虽艰难困苦一定会成功”的信念披荆斩棘。1998年创办常州市银洲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时,他已是历经半世纪风雨的农民企业家。面对困难,他“雷厉风行一天工作13小时”,以“诚信为第一,利益为第二”的宗旨,将企业打造成常州地区行业标杆,斩获百余项荣誉。他自称“小小小老板”,却以农民子弟的朴实与实干,诠释了何为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不惧挑战、心怀家国、扶弱济贫。
从社队工业萌芽到私营经济崛起,从“无任何社会背景”的农民到拥有甲级资质的行业强者,路岳银的每一步都与政策变迁紧密相连。1998年公司成立之际,正值改革开放深化期,私营企业逐渐成为经济主力军。他亲历的“社队工业十年、私营工厂十年”,不仅是个人奋斗的注脚,更映射出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阵痛与生机。书中对“”“伪君子”的痛斥,亦折射出改革进程中社会价值观的碰撞与重建。
路岳银的传记,既是个体命运的记录,更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的微观样本。
在书中,作者几乎以编年的形式,记录了农民生活的变化。1975年,大队办企业开始在全国推行,莘村大队1976年开始办企业。1977年10月,作者被调到队办企业当推销员,月工资30元。虽是仍穿着“补丁打补丁”的衣服和鞋、离土不离乡、在外没有任何资源和人脉、讲着城里人听不懂的“普通话”的农民,但好歹是“洗脚上街”了当时的农民舍不得穿鞋,不仅下田干活赤着脚,偶尔上街买东西也是赤着脚的。当年,仅武进县,就有近万名这样“赤手空拳”的推销员,为白手起家的队办企业找活干,有些人凭智慧与能力成功了,更多的人又当回了农民。
1982年,路岳银所在的队办厂想上马冰柜项目。当时,作为无资金(也贷不到款)、无材料(物资是国家计划供应,队办企业不在计划内)、无技术的“三无企业”,唯一有的资源是这些年认识的一些国营工厂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靠着整合资源的能力,路岳银在政策的夹缝中,找来了微小的启动资金和难得的原材料,又请来国营厂的“星期天”工程师,竟然成功地造出了冰柜。1989年,因为集体企业责、权、利不明,路岳银辞职,自己独立办厂,开始了向企业家的转型。
作者以亲身经历,见证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农民带来的巨大改变,写出了改革在基层每一步的艰难。更难得的是,它真实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和农民生活。某种意义上,《路》可算是一部个人化视角的改革开放史,从中可以读到,改革开放是符合科学规律、契合农民意愿的一场全面、深广的制度性改革。
《路》的字里行间流淌着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路岳银笔下,有祖父家“长长的天井”中独玩的童年,有生产队劳动时“泪如雨下”的艰辛,也有社队工厂里机器轰鸣的集体记忆。这些场景串联成一幅动态的江南农村生活画卷:从封闭的农耕社会到乡镇企业遍地开花,从“三年天灾”的饥馑到私营经济繁荣的富足。书中对常州地区地理历史、人文风光的记述,更让读者窥见江南水乡如何在时代浪潮中完成蜕变。路岳银的“百感交集”,不仅是对个人往事的回望,更是对一代江南农民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集体命运的深情告白。
路岳银于1949年12月3日生于武进路家塘村,可以说是新中国的同龄人。路家塘是路氏家族聚族而居近400年的小村庄,到路岳银出生时仍保持着古老的村容,后来成为原武进县坊前乡莘村大队的一个生产队。
路岳银显然很怀念当年的村庄,他详详细细地记录当年村里有多少亩地,水田多少,旱地多少,每年各有多少出产,村里有多少人,几条路,几间房子,并绘制了平面图。
对江南农村生活细节和民俗的记录,是《路》给读者的深刻印象。举凡农村吃水、烧柴、酿酒、上梁、年节、祭祖、婚丧嫁娶等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都不厌其烦地描写。比如不同年代的年夜饭,烧多少道菜,每道菜的做法,不同年代结婚送什么东西、彩礼的变化,就连以前农民用稻草烧灶,稻草堆怎么堆,才能风吹不倒、雨天不漏,都有记述。一些重要的民俗,更是事无巨细地描写,如过年祭祖:父亲要沐浴后,才开始摆过年品,猪头、鲤鱼、鸡要各自怎么摆,分别有什么寓意,怎么请利市老爷
《路》展现了江南农村风景之美、民俗之淳、人心之善和人情之复杂。值得指出的是,书中虽对女性着墨不多,但写出了传统农村妇女的勤劳、坚忍、善良、无私,以及将全部的爱奉献给家人的珍贵品质,十分感人。
《路》是一部多重叙事的交织之作:它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记录了农民创业奋斗的历程,描绘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图景。路岳银以“初中文化农民”的笔触,将半个世纪的风雨凝练成百万字的纪实文本,既为后人留下“创业之艰难与曲折”的镜鉴,也为时代存下一份“无背景者逆袭”的草根档案。书中那句“抬头看苍天饶过谁”,既是警示天博电竞官网APP下载,亦是宣言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唯以浩然正气与坚韧意志,方能在变革的浪潮中锚定方向,破浪前行。
“位卑未敢忘忧国,天博电竞官网APP下载事定犹须待阖棺。”《路》叙述的是一位农民企业家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映照出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